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基督徒的生活—“與上帝”和 ”與人”關係網務必正確(太七1~29)

  
基督徒的品格必須在他與上帝的關係(7~1121~27);與其他基督徒的關係(1~513~14);以及與他人的關係(615~20)上表達出來。分述如下:

(1)基督徒與上帝的關係(太七7~1121~27)

a.父與子的關係:親密恒久(太七7~11)
       
本段藉著基督徒向上帝的禱告來告訴我們:基督徒與上帝的關係,就是父親與兒女的關係,並且這關係是個親密且恒久的關係。        

主耶穌在第九節說:「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這句話強調基督徒在禱告的時候,要抓住一個原則:上帝是父親,我是祂的兒子。這種父子關係是我們認罪悔改接受祂作救主的時候建立起來的(約一11~12)     

在第十一節主耶穌指出:「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麼?」這對比指出上帝不只是位父親,更是一位永不會犯錯的父親。地上的父親有時以為給孩子的是好東西,但事後卻發現是有害的,但天父永不會犯錯。   

既然上帝是父親,又是不會犯錯的父親,基督徒自當來向這位父親「祈求」、「尋找」、「叩門」。這三個動詞強調的是恆心與耐心。路加福音十一8「情詞迫切」的直求;十八5 窮寡婦對不義的官「煩擾」「纏磨」,都說出了禱告必須恒久忍耐。這種恒心禱告、不斷禱告,也說明了天父與基督徒這種父子關係的特性:親密且恒久的關係。

b.父與子的關係:聽而遵行(太七21~27)
       
馬太七21~23指出口裡對主的認信,必須伴以內心實際的順服。若我們口裡稱呼耶穌為「主啊,主啊」,但卻不順服祂的旨意,主的反應是:「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因為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馬太七24~27則指出,即使我們留心傾聽、研讀、默想,甚至背誦主的話,卻不去遵行,那就好像把房子蓋在沙土上,審判日子的風暴必使它倒塌。因此要維持父子親密的關係,我們對主的話,必須聽而遵行。
   
c.小結
       
根據以上的說明,我們看出若要與父上帝維持親密恒久的父子關係,我們絕不能用口頭的宣認代替順服的行動,也絕不能用耳朵聆聽代替切實遵從;換言之,我們對天父的旨意和基督的教訓必須徹底的順服。

(2)基督徒與弟兄的關係 (1~513~14)
     
a.不要論斷(太七1~2)
       
「不要論斷」不是要我們對錯誤視若無睹,也不是要我們拒絕分辨真理與錯誤、良善與邪惡。在太七15~16主吩咐我們要防備假先知,顯然我們具備分辨和判斷的能力。       

「論斷」指的乃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心態。「自以為是」使一個人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自以為 是使人變得受挑剔,不是對人作出評價,而是作出苛刻的審判;自以為是使他愛在別人身上找錯處,在別人的錯誤和瑕疵中作出過分苛刻的審判,以得到惡意和邪毒 的滿足。這種人實在侵犯了上帝的審判權(林前四4~5)       

「不要論斷」乃是要基督徒心地仁慈。他能分辨事情,也能運用判斷,他能細聽、細看是否有合理的解釋,若有原因的話,再看看有沒有緩和的方法,可使事情合理解決。

b.不要假冒為善 (3~5)
       
在太七3~4我們看見一幅圖畫:有人想把朋友眼中的刺拔去,但他卻被自己眼內一條大木柱完全遮住了視線。這幅圖揭露我們對人的虛偽:挑剔別人的小過失,來貶低別人藉以抬高自己,可是卻沒有對付自己更嚴重的錯誤。這種情形正如路十八11~12那位法利賽人誇大自己的優點和稅吏的缺點一樣,十足的假冒為善。      主耶穌為了更正我們虛偽的弊病,在太七5吩 咐我們:「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刺畢竟會使弟兄眼睛痛楚,我們有責任幫他除去;但大前提是我們必須先去掉自己 眼中的樑木,換句話說,主要我們在糾正別人之前,先糾正自己。只有自己在主前求主鑒察我的心思,試煉我的意念,若有惡行就立刻謙卑悔改,這樣才能謙卑、瞭 解別人,有同情、體諒、仁慈的心,惟有如此,我們才可以對人「用愛心說誠實話」,達到真正幫助別人的目的。

c.同奔天路 (太七13~14)
       
馬太七13~14描繪二條路、二個門,和通往二個不同的目的地。主希望基督 徒攜手相扶持,同進窄門,同奔窄路。基督徒要走的路是窄路。它之所以窄,因為真理和良善限制了基督徒的心思意念與行為;門是窄的,因為基督徒必須將真理付 諸實踐;進窄門也表示我們必須扔下我們的罪、自義、偽善、驕傲。但窄路與窄門卻引向永生。為了永生,基督徒弟兄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彼此扶持,同進窄 門,同奔窄路。

d.小結
       
綜合以上的說明,基督徒彼此間的關係,在消極方面,切忌彼此論斷和假冒為善;在積極方面則要彼此相愛,用愛心說誠實話,彼此扶持,同奔天路。
   
(3)基督徒與他人的關係(太七61215~20)
     
a.基督徒與一般人的關係 (太七12)
       
本節可能是太七1~11這段經文的結論。在太七1~5要我們先糾正自己,才能糾正別人。我們如何才能作到這點,七7~11指出:我們需要上帝的恩典,然後在七12主才以這條金科玉律來總結律法和先知的道理,「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這條金科玉律告訴我們,如果你與人相處時真有困難,那你應該先問問自己:「我喜歡什麼事?我不喜歡什麼 事?什麼事令我得到鼓勵?什麼事令我受傷?」然後一一列出來。當與別人相處時,小心不要作出別人不喜歡的事,卻要作出別人喜歡的事。這樣,就把律法背後的 整個目的和精神──「愛人如己」成全了。這是基督徒與一般人相處時的原則。
   
b.基督徒與懷著敵意抗拒福音者的關係 (太七6)

主耶穌在太七1~5吩咐我們不可假冒為善,在七6則 吩咐我們要分別是非。如果整段教訓沒有第六節,很多人可能都因為要小心避免論斷別人,對別人的過錯視而不見,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駁斥異端和提防假先知 了。我們分別是非的目的,在於找出錯誤,幫助別人歸正。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感激我們的批評和糾正,甚至有的人懷著敵意抗拒真理,對於這樣的人,主說:「不要 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他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

聖物和真珠指的都是寶貴的福音真理,像「豬」「狗」那種剛硬藐視上帝的人,他們不只踐踏珍珠,更轉過來 咬人。保羅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傳福音,就遇到這種像「豬」「狗」的猶太人又驕傲又妒忌的反對,於是保羅和巴拿巴對他們說:「上帝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 的,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徒十三46)        

可見太七6提醒我們:要學會分辨人,也要學會以不同的方法對待不同的人,對於那些懷著敵意抗拒福音真理的人,我們要學會不給他們用蔑視和褻瀆的態度拒絕福音真理的機會。
     
c.基督徒與假先知的關係 (太七15~20)
       
面對假先知,主耶穌提醒基督徒,第一要試驗,第二要防備。
       
(a)試驗
         
主耶穌在太七16~20很清楚告訴我們,試驗假先知的方法是看「他們的果 子」。第一種「果子」就是他們的品德。真教師有聖靈的果子,假先知則是肉體的情慾,尤其是仇恨、嫉妒、放縱、驕傲。第二種「果子」就是他們的教訓。他們否 認耶穌道成肉身,否認祂是救贖主,他們把上帝的恩典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第三種「果子」是他們的影響力。假教師錯謬的道理使人不敬虔(提後二16)、導致嚴重分裂(提前六4~5;提後二23)、敗壞人的信心(提後二18)
     
(b)防備
         
一旦試驗出對方是假師傅,則必須加以防備。防備包括下列數項:第一,用真理餵養群羊,用榜樣帶領群羊,使他們能分辨出是假師傅而拒絕他們。第二,不要接待假師傅,也不要問他們的安(約貳10),免得被人誤以為可以接待假教師,甚至去聽假教訓。
     
d.小結
       
由以上的說明,我們看到基督徒與一般人的關係,原則上以金科玉律為準則;但是基督徒必須有分辨的能力,如果對方是懷著敵意抗拒福音的人,則應小心,可給對方機會以褻瀆的態度拒絕福音真理;至於假教師,則要斷絕和他們任何的關係,連問安都不可。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