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悲傷的類別與反應

    喪 親後的悲傷反應,常有其個別差異;而悲傷的反應或哀悼的儀式,也是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藉著這些行為,來減輕喪親所帶來的衝擊。當然在從事喪親關懷時,不 論是社工員或教會的牧長,都應對這些悲傷行為有所了解,以幫助我們在從事輔導、關懷工作時,能更同理喪親者心境,達到輔導之果效。一般喪親後的悲傷反應 有:

()感情方面的悲傷表現(Affective Expressions of Grief)  

  1.悲哀:這是喪親者最常有的感覺,悲哀不一定都會用哭泣來表達,但大部份情況是會以哭泣來渲洩情緒。

  2.憤怒:失落之後常會有憤怒。這是令喪親者最感困惑的感覺之一。憤怒是哀慟過程中許多問題的根源。因為在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之後,若沒有適當的將憤怒的情緒引導出來,這對喪親者會有不良的影響。

  3.愧疚感與自責:喪親者常會因為自己對逝者不夠好,沒有及早就醫等事感到愧疚。也常會為了死亡事件發生時的一些狀況或疏忽而自責。

  4.焦慮:喪親者的焦慮可以從輕微的不安全感,到強烈的恐慌反應。焦慮的主要來源是因為害怕失去了親人,自己無法照顧自己;另外也因親人的死亡,而使自己意識到生命的有限。

  5.孤獨感:孤單是喪親者常表達的感受,尤其是喪偶的人,這是由於日常生活,習慣於與親密關係的人互相關照。

  6.疲倦:疲倦感是喪親者常有的表現,雖然它是身體的感受,但也是情緒困擾的一種指標。

  7.無助感:通常在失落初期,會出現無助感,尤其喪偶者。

  8.驚嚇/否定:這是突發性死亡狀況下最常見的反應。

  9.苦苦思念:英國人將深深懷念失去的人稱為是一種針札一樣的感受。渴念是失落的正常反應;渴念的消褪,表示哀慟將要結束的一種象徵。

  10.解脫感:也是正向的感覺;尤其是長期療養的病患,死亡對患者與家屬都是一種解脫;但起初家屬會對這種感覺感到不安,工作者須幫助家屬接受這種解脫感是生活改變後的正常反應。

  11.麻木:在遭遇失落後沒有感覺,對失落感到麻木,而麻木感通常是失落早期過程的經驗。

()生理感官方面的悲傷表現(Physical Expressions of Grief)

    喪親者最常出現的生理現象是:胃部空虛;胸部緊張;喉嚨發緊;對聲音敏感;一種人格解組的感覺:沒有一件事看起來是真實的;呼吸急促有窒息感;肌肉軟弱無力;缺乏精力等。

()認知方面的悲傷表現(Cognitive Expressions of Grief

    哀慟經驗呈現出不同的思考模式,早期階段的一些想法,過一陣子會消失,但有些想法則可能持續下去,並引發憂鬱和焦慮。有關認知方面的一些想法,如:不相信;困惑;沉迷於對逝者的思念;感到逝者仍存在;或產生幻覺等現象。

()行為方面的悲傷表現(Behavioral Expressions of Grief

    在哀慟的過程中,也會呈現一些行為,如:失眠;食慾障礙,包括過度進食和拒食等現象。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