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後現代教會的教牧關懷


    針對後現代社會的特性,以及其所帶來的一些弊端,建議下列一些對策,作為回應。

1. 強化團契或小組的功能

    傳統上,華人教會一般而言,團契或小組最主要的活動是「查經」,因此它偏重教導的功能,難免與主日講台及成人主日學的教導功能有些重疊。最近流行的「小組教會」則強調小組的傳福音功能,講求快速分裂生殖的績效。

    其實團契或小組的最主要功能應該是牧養關懷,至於教導及傳福音功能,則應該是副產品,而不是主要功能,不要本末倒置。對教會的牧者而言,這些團契、小組是他的教牧關懷「網路」(Network),可以協助他落實關懷的工作。同時,這些團契、小組也是他需要費心去培育的「基督徒群體」。約翰衛斯理在早期就將他的信徒組合成小「班」,在「班」裡面,信徒要定期彼此交代自己的信仰生活現況。這種小組是後來循理會的快速成長的原因。

2. 全面而深入地教導聖經真理

    雖 然後現代的信徒喜歡陶醉在詩歌的旋律中,而不喜歡聽長篇大論。但是他們在真理上的膚淺,正是他們容易被異端邪說誘惑的原因,所以需要對症下藥。因此保羅提 醒提摩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因為時候將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 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提後4:2-4)

    既 然要全面地教導聖經,主日講台更應該以「解經講道」的方式來傳講,使信徒能對聖經有全面的瞭解。當然現代的許多器材設備,都可以用來幫助我們的表達方式更 活潑有效。另外,在成人主日學方面,也可以加強,使信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但是如何去實踐、去經歷所學習到的真理,才是成敗的關鍵。否則只有「知識」, 沒有恩典的經歷,仍然是不平衡。所以彼得勸勉我們:『要在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後3:18)

3. 兼顧現世與終極的需要

    我 們不能漠視人們現世的需要,否則就成了雅各所責備的那些有「信心卻沒有行為」的「虛浮的人」。我們所傳的福音,也就成了曲高和寡的高調。但是,我們也不能 只遷就世人短視的眼光,去滿足他們的需求而已。我們應該向他們指出什麼才是他們真正的需要,引領他們去追尋永恆的價值。所以我們要分別:什麼是我們傳福音 的「切入點」?什麼是我們要引導他們去的福音「終點」?

    我們需要更整全的福音信息及福音策略。美國心理學家Maslaw 對人類基本需要的研究,或許可以給我們在研擬福音策略時,得到一些啟發。

    後 現代的人是漂浮不定的一代,他們隨心所欲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或美夢。但是他們也是迷惘的一代,沒有標準,沒有是非,沒有標竿,沒有終點。他們並不知道自己 到底在追求什麼。所以有一天,他們會像《傳道書》所說的一樣,至終發現「虛空的虛空,一切都是虛空」。求主幫助我們,預備好去牧養這些「沒有牧人的羊」。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