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宣教的禱告︰能力的群體

  差傳事工的主要動力不是在乎看得見的事工,而是在乎那看不見的禱告。歷史告訴我們,禱告開始了教會(參徒—14),也開始了差傳(參徒十三1-3)由此可見祈禱實在是差傳的原動力。

多禱告的教會快增長,少禱告的教會慢增長。這是教會增長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及定律,因為多禱告便能推動聖靈的工作,由此產生靈命的更新,而帶來了福音的廣傳。因此禱告能使教會有深度及廣度兩方面的增長。
   若禱告會只有三四人,絕不可能產生一股影響教會、社區、世界的動力。莫說為海外事工、未信之群體、偏遠未識之民禱告,就連自己教會的屬靈光景、周圍社區 失喪的人,都提不起勁或抽不出時間來禱告。這樣怎能期望信徒參與更廣更遠的差傳禱告?所以要先把教會訓練成一個禱告的群體,繼而推行差傳禱告。
  一、建立一個禱告的群體
  要在教會推動及實施差傳禱告,要先把教會建立成一個禱告的群體,這是播道會總主任保羅塞達牧師(Rev.  Paul  Cedar)的秘訣。有一位牧師建議以下的方法︰
  ()把所有的長執會、領袖會放在周三晚的禱告會之前,時間一到,停止所有會議,用一小時一起全心全意為教會及宣教工作禱告。
  ()鼓勵所有團契及小組每月停止一次聚會,改為參加周三全教會動員的禱告會,各人仍可在自己所屬的團契或小組裡禱告,禱告會後,他們也可延長團契或溝通時間。
  ()每季有一禱告週,高潮是在週三的通宵禱告會,那一周也用簽名認領的方式舉行七天的連鎖禱告。
  ()把教會及差傳禱告資料傳送給每個家庭,作為飯前的禱告事項、家庭崇拜及床前禱告的內容。
  ()每次崇拜會後,牧師及長執部特別為需要者禱告,使信徒生命得著復興。教會要有一群經過訓練的禱告勇士,以禱告事奉上帝,又把禱告延伸到宣教士及工場去。
  二、禱告宣教人人有責
  《禱告大合奏》(Concerts of  Prayer)一書的作者大衛布賴仁特(David  Bryaut)說︰禱告是每一個基督徒都可以參與的普世宣教行動,藉著禱告我們可以愛世上一些未得之民;禱告不會延遲我們對普世福音事工的參與,也不會受時空的限制。因此每一位信徒及教會都應作禱告的宣教士。
  我喜歡禱告的一個定義︰禱告是人對上帝心意的回應。這樣,禱告便不應以人為出發點,只陳述自己的需要、情況等,而應是上帝的心意,從這角度去觀察及回應上帝。所以禱告是提說上帝的心意、上帝的事情、上帝的計劃。禱告既是對上帝的回應,就一定要以福音、宣教為內容,這樣的禱告最蒙上帝喜悅。教會也必能產生更多禱告的宣教士。
   今天教會的祈禱會人數寥寥無幾,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是教會領袖沒有將這既刺激又興奮的禱告模式教導會友。很多信徒不會禱告,只會為每日三餐得飽而謝 恩;睡前的禱告也離不開自己的健康、學業、事業、兒女等。而教會的禱告會也只提出圈在教會四壁內的大小事情,這種自我中心的禱告態度,在教會中從上至下甚 為普遍,教會也變成自私的教會。循例的禱告使人覺得枯燥乏味,祈禱會也使人望而生畏。
   要挽救這種光景,禱告一定要注重上帝的心意、福音的挑戰、遠近的呼聲等。具有深度及廣度的禱告,不單向上對準主的計劃、向外對世界的光景及需要,更帶來 了挑戰、刺激、興奮。禱告成了與上帝在普世的計劃上同工的途徑,眾人的同心凝聚成一場禱告大合奏,充滿了和諧與激情,便產生了能力、活力和持續力。
   所以教會的牧者及禱告會的負責人必須設計及預備富有挑戰性的禱告事項。有些教會的崇拜氣氛很美好,教牧及長執用很多時間、心思去策劃,以至程序井井有 條,有高素質音樂,司事各就其位,信息滿有能力,赴會者得關顧等,這都表明了教會在崇拜方面肯用人力、財力、心思。但禱告會很多時候內容空洞,沒有好好安 排和計劃,時間到了才搬排椅子,程序都是千篇一律。教會不重視禱告會,自然人數稀少,不能吸引信徒來參加。
  以下是一些改進的建議︰
  ()指派一位執事或小組,特別思想禱告會的內容及推行的策略。
  ()在教會參與事奉的肢體務必參加祈禱會。
  ()每次的家庭、小組或團契聚會都用一段時間由專人帶領禱告。
  ()好好預備禱告事項,傳遞給會友。每周都應包括福音的挑戰︰如近處的布道、本地未得之民、遠處傳福音的機會和果效、宣教士的事工需要等。
  ()印發代禱周報夾在秩序表內,鼓勵各家庭的父母帶領兒女一同禱告。有一位弟兄的家庭,每天晚飯除了謝恩禱告之外,也為一件福音事工禱告。
  ()介紹信徒用普世禱告卡,每日為一個地區的福音需要禱告。
  ()把活的見證及需要放在禱告會中,可請福音機構或宣教士來分享,使禱告更充實及具體,有時可听宣教錄音帶或放映幻燈、錄影帶等。
  ()在每年的教會支出預算案中,為禱告事工預備經費。
  ()用一個周末舉行禱告退修會,重點是教會復興及普世差傳。
  ()每主日崇拜為一項教會支持的宣教事工或宣教士禱告。
  三、禱告宣教產生宣教行動
  宣教的禱告不單使教會在深度及廣度上有增長,往往也帶來了宣教的行動。一七九至一八三年英國大復興,產生了幾百個禱告小組,目的是為教會復興及普世福音工人禱告。這些禱告小組產生了教會復興的連鎖作用,也差派了很多宣教士出去。當時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是禱告小組的一員,每月一次與禱告小組的人一同通宵禱告,在他的辦公室掛著世界地圖,提醒他不斷為世界各地禱告,不久這位禱告者變成行動者,他加入了普世差傳行列,往印度傳福音。
  一八六年,有六位學生在草堆中為普世福音工作禱告,遂產生了北美第一個差傳團體,其後很多差傳機構都是由禱告而生。
  教會不單要鼓勵肢體禱告,也應在禱告中等候上帝的差派,把禱告化成行動。安提阿教會在禁食禱告時,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所作的工。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徒十三23)

宣教的禱告若成了差派的行動,這教會必如安提阿教會一樣大大興旺
  四、宣教士與教會雙方的禱告關係
  教會的責任是培養禱告的宣教士,忠心竭力地為工場上的事工禱告。按聖經的教導,工場上的宣教士也應同時為支持他們的教會禱告。

有時宣教士有錯誤的觀念,期望教會在經濟及禱告上支持他,可是自己在私禱及工場的教會中,卻忽略了為後方的教會懇切代禱及感恩。

保羅是一位到處植堂的宣教士,他屢次得到腓立比教會的金錢支助,甚至派以巴弗提去支援他。腓立比教會固然是家禱告的教會,她是由河邊一個禱告小組開始建立的(參徒十六13)

但保羅為腓立比教會的禱告,更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榜樣,提醒我們宣教士與教會應有雙方面的禱告關係。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